#每周手账27: 内心小孩(上)

 Dear Rose,


有一个关于“强迫性重复 (Repetition Compulsion)”的心理学文章是这么写的:


【使我们爱上一个人的,根本不是那些有点,而是“熟悉”的感觉。】那些曾经令我们受伤的特质。

试图通过【重写】历史,让过去受伤的历史能够重新拥有个完美大结局。

  • 即使我们已经成人,我们内心的【小孩】依旧受着儿时父母留下的影响,试图用亲密关系重写童年不愉快的经历;
  • 另一方面,【内心的小孩】像儿时夸大父母的能力一般,对亲密伴侣给与不切实际的期望,从而造成矛盾
  • 同时,我们倾向于抱着希望 —— 一种幼稚的希望 —— 认为如果我们更好、更完美、更聪明,甚至更安静、更幽默,我们的父母就会更爱我们,而我们则可以逃出 Abandon Depression (James Masterson, 1990)。


【在亲密的关系里,变成曾经最不想成为的自己。】

  • 我们会以曾经被“虐待”的方式对待他人。面对伴侣时,更多深层的情绪和影响会被挖掘出来。谁让对方爱自己,因此很脆弱呢!
  • 其实,我们并无恶意,只是【内心的小孩】觉得:那个“虐待”自己的人是自己的对立面,那么对方的感受一定也和自己相反。这也是毁掉我们亲密关系的大敌。


受到以上这些影响的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为了躲避曾经的不愉快,我们同时躲避掉了与之有关的一切特质 —— 包括那些好的部分。

例如你的父亲聪明稳重,但同时居高临下,拒绝一切新鲜话题,那么,你可能认为所有聪明稳重的人都有种卫道士的假正经。

显然,好坏都【杀死】也不是好办法。


因此,真正有用的是,去认识那个【内心小孩】,直面TA,与TA交流,听听TA到底什么感受,需要什么。

那些没有被满足的要求,只能由今天的自己完成,做自己【内心小孩】的合格家长。


至于对父母的【责怪】,你必须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足,必须为自己的这一时代不同的想像而活,否则,就会丧失成长、生活的能力。

真正成熟的你,或许可以更多地去练习温柔的同理和沟通。

因为,无论父母和伴侣多么的平庸,在每个人的心里,总有那么几点,使他们看起来如此伟大不一般。




Heal your inner child.

You're loved. Goodnight.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03/52:6th Malaysian Jazz Piano Festival

💮 2021 gratitude ---> 2022 mood board

You're sa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