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ne, 2020

#每周手账10 Emotional Detachment 情感分离 vs 情绪分离

Image
Dear Rose, 隔离几个星期才来更新,是因为最近太忙而思绪空空,还是我忙到没有去管理自己的情绪? 写这个每周手账也是为了可以定时整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用文字来纾解压力是从小开始的一个习惯。这是因为自己的生长环境一直处于高压。 这种压力来自家人,还有孤僻的童年。 就像其他城市里的孩子一样,父母亲要忙于事业,长时间不在家里。一切饮食由外婆照顾。 进入了青春期以后,印象中平日忙碌又跟自己没有什么交流的父母晚上下班回家会对自己在学业上的表现和成就稍微表示赞美和拿来炫耀。为此继续努力读书做个乖乖大家称赞父母骄傲的乖小孩。没有叛逆期。 一直在父母严谨的保护下长大,就连出门都是被亲护送到房间门口和需要报备所有朋友的资料和联络方式。当然我明白这是为了安全。 但是长大的孩子父母学不会放手,让孩子的这一路成长非常有压力,觉得不曾被理解。 我的叛逆期在我上大学才开始。是因为我在中五考试第一次经历人生的挫败感,还是考乐团没有被录取?我记得自己崩溃了。亚洲的孩子是不是都没有学会 哭也是一种能力 ,每当在别人面前压抑不住情绪而落泪是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不喜欢在任何人事物面前表现软弱,尽可能完美 ...  记得中学的时候喜欢学长,告白被拒绝的时候我哭哭。继续光明正大单恋人家五年。 中五的考试我真的努力了。念了自己很不开心的理科,人生第一次不完美的成绩单。 大学的时候第一次满怀期待地考乐团没有被录取。 每一次的得失都让自己十分执着。 成长让我学会了接受。我可以接受人生不需要完美。因为它不可能完美。 一路学会对自己负责,对我而言主要是 面对自己的成长心理和障碍做管理。 我学会忠于自己热爱的事情,为它学习勇敢、坚持和争取。不管别人质疑的声音,不用为别人怎么想而负责和难过。我觉得这就是我迟来的叛逆期。 因为孤独感而喜欢上音乐。印象中父母对于我追随音乐一直保持中立的态度,没有十分支持也没有反对到底,只是偶尔会听到身后质疑的声音。所以这一路我用了“大学资优生”成就解锁来解释和证明自己,更学会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父母也不是天生就会怎么当一个完美的父母。 大家都是因为成长过程的一些压力才成就了今天的独立。 今天我成年了,也是很多人成为父母的年纪了。但有多少人正视了这些童年和成长为自己带来的心理缺陷,避免余生和后代继续活在阴影下?

#每周手账9 怎么看待音乐里的对错?

Image
Dear Rose, 最近我又继续看之前没看完的James Clear关于习惯养成有名的书《Atomic Habit》。中间讲到我们常常因为害怕失败而瞻前顾后,觉得万事一定要求质再求量,但质其实是由量而生。所以从前的一个说法:the enemy of the best is often the good (the good is the enemy of the best) 后来被辩解成 the best is the enemy of the good. 什么意思呢? 前者:与其让成为最好(完美)作为目标,人往往在达到尚好的程度就因满足而止步向前。 后者:过于执着于做到最好(完美)而失去前进机会。 但想成为最好是要经过重复练习成为更好,才能达到当中的最好 —— 质是由量而生。 其他的当我读完了这本书再做一个要点整合的文 ... 只是这一点让我联想到了学音乐的我们,一直觉得还没准备好,时机未到的自己,一直害怕“犯错”的自己,会不会因此就跟很多机会插身而过? 在古典音乐和考试形式教育熏染下,这远古至今本来就是作为情绪表达、交流和给予人类创造力的工具 —— 音乐,什么时候变成了“诶 这里错音、节拍不对、风格不对、要更柔一些、快一些、慢一些、音太短了、你音拉太长了 ... 没完没了的统一格式 ...” 所以在今天的西洋音乐教育体系下,音乐是不是失去它原有的伟大意义,做音乐上的对与错,是谁定的? 一开始不就是作曲家吗?那些乐评?还有指挥家?音乐理论家?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做的一套自己觉得最“走心”的版本,怎知后来世人跟着模仿 ... 当中更多的是被商业化的音乐 ...  追踪到战争时期,黑人土地被统领和利用的日子,艺术文化的延展更是被受控制和影响。 然而当今音乐变成模仿秀了? 愿我们可以早日打破这种枯燥且乏味的所谓“音乐教育”,重新找回音乐是属于个人用来抒发思维和情感,作为创造和创新能力的管道,给世界带来影响和力量,带来聚合力和安抚灵魂的一把声音。 谢谢迷上爵士音乐和热衷于追求“答案”自己,也希望知识的钥匙可以为更多人打开更多联系着外面世界的窗,因此我也学习怎样成为一位现代的教育家。 Because you learn better when you teach.